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档案 > 近代名人
镇江的第一代报人――茅谦
发布时间:2013-08-09 稿件来源: 字体调整:  浏览次数:
   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人人知晓,他的祖父茅谦在清代也很有名气。茅谦,字子贞,号肺山,生于镇江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少年时就喜欢读书,自幼聪颖过人,先跟着经学家柳兴恩先生研习经学,此人曾在清名医阮元扬州的家中教过书。后又拜在杨履泰的门下,学习天文历算。光绪二十二年(1894)考中举人,选授高淳县学任训导。湖南学使张燮钧慕其才,请他充当幕僚,游历湖南、安徽等地,洞察世变,对中外政教得失进行比较,著有大量的论文和专著,陈述办教育的重要性。江宁知县闻其重视办教育,请他到南京主持师范学校,颇多建树。江宁布政使樊增祥叹其文才,又邀请他创办《南洋官报》,担任主笔。

   茅谦在镇江,可算是第一代报人了。他光绪年间创办的《南洋官报》是继《北洋官报》之后的又一重要报章,在清末民初影响很大,发行全国各个省份。茅谦本人撰写的创刊序言,引史论今,寓意深远,得到樊增祥的赏识。《南洋官报》为书册装,每期约20页,初为双日刊,每期2000余份。以后,因官费的增减不一,又出过旬刊、五日刊、日刊等形式。该报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科技各个方面。初期双日刊主要栏目有圣训谕旨著录文字奏议录要南洋公牍学务要闻时事汇录西报丛译商务专件等。圣训谕旨栏目主要登载清皇帝列祖列宗的遗训和光绪皇帝、慈禧太后的旨意;著录文字奏议录要南洋公牍一般登载地方人士呈部院大臣的文稿和政府各部门上呈下达的公文函件;学务要闻栏登载各地教育动态、教育章程、教材以及清政府有关教育方面的公文;时事汇录栏目重在报道各地各类的新闻;西报丛译以译载外文报刊的报道或论文为主;商务专件专载商务的重要规则和商务论文。《南洋官报》虽为江南的一大官报,有比较强烈的官办色彩,但在茅谦的主持下,办得还算比较灵活,版面设计、栏目设计均比《北洋官报》强,该报能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和稿件增加,不断增设栏目,使内容更贴近社会,更适合读者需求。如该报根据茅谦的要求,积极编选我国早期的教科书内容和讲义,积极传播科学知识。他在写给国学大师柳诒征先生的信中说,办报思想,近日日出不穷。在报纸上附刊中外学堂讲义,解决了内地办学堂缺乏教科书的矛盾,有助兴学、扩大报纸的影响及销路,故已将此义叙一本官报特别之广告。他约请柳诒征选择一些日本教科书翻译后寄给他,以便尽快地在《南洋官报》上登载,更好地体现了报纸的实用性。在茅谦任主笔期间,《南洋官报》还增设有各国新闻各省新闻宁垣近事矿务实业农务实业工业实业外部专件等各种栏目。

   茅谦还是我国近代史上颇有影响的水利专家,生前写的《水利刍议》一书,至今还珍藏在北京图书馆。在担任湖南学使张燮钧的幕僚期间,他对三湘水利进行考察研究,写了《论湘皖水利》文章,并远游河北、河南、安徽等地作水利考察。晚年在广东治理水患时,提出疏海口,控江身,掘沟渠,并湖荡的建议,收到一定成效。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康有为联合各省举人上书,请求拒和、迁都、变法,史称公车上书。茅谦不但签了名,还参加了初稿的拟订。上书失败后,茅谦回乡迁居南京,创办养正小学和达材师范学堂,主办《南洋官报》,宣传新学。在镇江与丝绸业巨子曹森合办城南学校。光绪二十六年受命设立丹徒县商务分局。

   1917年茅谦病逝于镇江老家,著有《水利刍议》、《肺山文存》、《肺山诗存》等。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中国·镇江政府门户网站版权所有 镇江市人民政府 28356365体育在线主办

?Copyright 2009 Zhenjiang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00010号